朱宗慶打擊樂團:鼓棒敲開全球化(上)

文:台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副教授于國華

圖:朱宗慶打擊樂團

在臺灣,被觀眾暱稱為朱團的朱宗慶打擊樂團,是奇蹟的創造者。原本只能排在樂團最後方的冷門樂種,翻轉成為音樂演奏與教育的熱門領域;創辦人朱宗慶在2016年獲選進入最高榮耀的世界擊樂名人堂,這不僅是臺灣之光,更是華人首次得到的殊榮。

朱宗慶是臺灣第一位留學奧地利的擊樂演奏家。他有著藝術家的浪漫和細膩,更有企業家的策略思考和執行力。他的口頭禪:玩真的,熟悉他的人,包括學生、同事或朋友,聽到玩真的就知道,這將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但朱宗慶已經決心要做。

1986年創團以後,走過艱苦的歲月。當時臺灣社會還不認識擊樂,學習者更少。朱宗慶帶著學生拓展演奏領域,經常到電視臺接受訪問和演出。為了與民眾接觸,真的做到上山下海,只要有邀請,不論山村或海濱、商場或廟埕,都應約前往。那一段拓荒歲月,由朱宗慶和團員自駕小廂型車,載著團員和樂器,不畏辛勞的南北奔波。團員都要兼做搬運工,擊樂的樂器既重又多,經常為了布置樂器而精疲力盡,但依舊要精神抖擻的演出,結束後再收拾樂器回家。

為了充實演出內容,朱團積極向傳統藝術學習,也引進不同文化背景的樂器和演奏方法,並且首創駐團作曲家制度,也大量向海內外名家委託作曲,進行各種樂器和聲響的創新。不斷嘗試的結果,朱團走出了獨特的道路,成就自己的藝術風格。對樂團的發展而言,累積曲目、形塑風格,是一步一腳印的長期堅持和努力;隨著時間推移,朱團累積的演出經驗,不論跨界挑戰或風格探索,已經走到世界擊樂領域的最前端。

1991年成立的擊樂教學教室,是朱團的重要里程碑。在臺灣兒少樂器學習市場,從來沒有擊樂這個選項,朱宗慶從零開始,設計教材、培訓師資,後來開放加盟制度,逐步建立了遍布臺灣的教學系統。隨著教學系統向下普及發展,接著在1993年創辦三年一屆的國際打擊樂節(2019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邀請世界知名演奏家與樂團來臺演出,呈現當代世界擊樂的高大與寬廣。

1999年起每年舉辦的國際打擊樂夏令營,邀請大師來臺短期教學;這與朱團教學系統和國際打擊樂節,以及大學音樂系逐漸增設的打擊樂主修,構成了完整的教育體系。

一般民眾認識的朱團,其實包括了不同演出角色的一團二團,以及年輕演奏家組成的躍動打擊樂團;這些樂團每年在海內外巡迴演出超過二百場。此外,最驚人是由跨齡擊樂學習者組成的傑優打擊樂團,在全臺灣共有120團!傑優樂團除了上課學習,經常在地區型活動中演出,進一步拓展了民眾對擊樂的認識。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9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