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圖:澳門全職舞台劇演員霍嘉珩
霍嘉珩,澳門全職舞台劇演員,從中學起,他一邊讀書,一邊讀演藝學院的戲劇學校,在大學期間,完成了戲劇學校4年的表演課程。他指戲劇學校可為幼兒、青少年提供表演、編劇、舞台技術等課程及進階培訓,一般班級收生為18至20人,過程會慢慢甄選淘汰,最終完成畢業人數約10人左右。
戲劇證書認受性有限
“澳門演藝學院轄下有三間學校:舞蹈學校、音樂學校及戲劇學校,其中舞蹈及音樂學校提供初高中共6年系統教育課程,讀完可推薦到外地繼續深造;而戲劇學校課程內容以持續藝術教育為主,證書認受性有限。”例如報讀香港APA(演藝學院),依然需要從基礎重新讀起;所以畢業生如果選擇繼續進修,一般會以自己大學本科方向去進修,“如有些表演班同學大部份本科為心理系,他們有的去香港港大讀心理碩士課程,或到美國讀戲劇心理治療等專業。”
多方面拓展戲劇發展
近年本地劇團及演出數量多了,也多了以大學生為主要組成的劇團,業界亦積極突破本地市場,尋找發展機會。“如學生培訓,從幼兒或青少年階段教學推廣,做戲劇教育;進入內地市場,夢劇社有參加東莞市政府主辦的文採會(公共文化和旅遊產品採購會),增加承接演出的機會;戲劇農莊與香港劇團合作,在廣東等地進行作品巡演等。而海外巡演,曉角話劇研進社聯合本地、台灣和法國陽光劇團演員創作劇目,於海外多地巡演。”
鼓勵劇團專業化轉型
為鼓勵劇團向專業化轉型,支持其得以持續性發展,文化局由2019年12月起推出“跨年度資助計劃”,霍嘉珩指資助模式優化有利劇團發展,亦期待隨着新一任的社會文化司司長上台,未來在藝文表演方面推出規劃藍圖,繼續給予業界清晰指引。
文化產業基金同樣於2019年推出“文化展演–品牌推廣專項資助計劃”,鼓勵劇團向商業運作轉型,更好拓展外地市場,現已有10家企業獲得資助名額。“計劃推出前,文產基金就資助模式,是否以人數或劇目類別設定不同資助額度等問題,多次與業界進行諮詢溝通。”他表示現時80萬的資金運用於三地以上巡演、包括宣傳推廣、生產週邊產品等,對於一部多於5人劇目的演出成本來說,還是較難成行。“這是基金第一次推出針對劇團表演的計劃,但大家都在摸索,未來還有優化空間。”
劇團多社團形式運營
“澳門劇團由社團轉型公司運營起步比較慢。”在對接外部市場時,如社團與公司簽約時,會產生法務等文件方面問題。霍嘉珩指內地大部份劇團為公司運營,香港歷史最長的中英劇團自1979年起就已成立公司;而社團文化在澳門歷史悠久,往往社團名號較公司品牌知名,現階段劇團以社團形式較容易與本地慈善團體對接合作。社團運營和企業模式不同,如何將品牌聯結社團及企業經營,還是許多劇團需要考慮的問題。
劇團缺空間凝聚成形
霍嘉珩所參與的劇團入駐澳門設計中心,“只是租用辦公空間。平台服務內容以設計師為主,與劇團業務不對口。”也曾嘗試就劇團內地巡演的宣傳推廣計劃向本地文創相關平台詢價,但費用偏高,最終自己進行。
關於是否希望政府因應劇團業界需求,成立平台對口扶持,他表示現時最缺乏的反而是硬件配套,如排練及表演空間。“澳門現時的劇團比較分散,如果有空間發展,自然容易集結成一個中心,凝聚影響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