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文創發展1.0?3.0!

訪、圖:澳門城市大學
澳門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李嘉曾

近幾年內地文創產業發展提出一個新概念:“社區文創(文創社區)”,隨即成為熱點問題。就其表現形式、內容功能及與民眾的關係上分析,李嘉曾教授概括出社區文創概念有以下三個特徵:

1. 表現形式:在集中、分散相結合基礎上,具有由集中向分散轉移的發展趨勢。
普遍來看,文創發展緊貼城市發展軌跡。一開始文創資源主要集中在繁榮的市中心,最初以舊廠房、倉庫等點改造形成“文創1.0版”的文創園區;隨着文創元素不斷被發掘改造,要素集聚並持續擴大規模,形成“2.0版”區域性文創園區;當可供改造的文創要素基本開發完畢,城市文創空間接近飽和,開始向城鄉、效區地帶擴散,出現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導向的大片街區規劃,沒有圍牆,沒有標誌性建築,人依然在同一區域生活,這階段即是“文創3.0”——社區文創。

以上海“中成智谷”為例,前身是成套設備進出口的公司大型舊倉庫,2012年起開始轉型改造,在原有的工業遺存基礎上,以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智力創業為理念,跨界融合現代設計、影視、電腦、體育、金融等產業內容,綜合成一座集合商業、文化、旅遊、休閒等為一體的體驗型人文生活社區。

2. 園區功能:在提高、分散相結合基礎上,由提高向普及、藝術向生活的轉移。
這個階段的文創發展目的已不再是集中催生文創產品或其他藝術成果,而是從“宜居、宜業、宜文”觀點入手,將文創產業與生活結合,潛移默化地將文創理念融入進人們的生活環境,深耕文創,透過對文創產品的推廣、擴散,讓人們在日常生活裡體驗其實用價值,逹到優化生活品質,進一步影響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

3. 文創產業與民眾的關係:由民眾接受向深度體驗、共同參與文創轉化。
由最初對文創產品等服務的接受、消費的行為方式,進階至讓民眾體驗、參與整個文創產業的產生、發展過程,從而成為生活的組成部份。如上海浦東的“洋涇街道”,提出以創意建設社區文化,針對當地700多年航運歷史文化及非遺項目”絨繡技藝”的發掘整合,選址現存民宅作為博物館,利用數字化技術,使民眾能親自體驗中國古船文明和航運文化;同時配套相關培訓班、工作坊、服務平台、展示空間,結合網絡技術資源,讓民眾自主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營造社區認同及凝聚力,讓傳統文化成為文創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4 + t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