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創發展依託高校實驗室

訪: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教授汪藍

「每一所大學都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實驗室,來配合專業添置硬體設備,滿足大學在教學、科研上的需求。以澳門科技大學為例,設計學專業就設有陶瓷藝術、金木工設計等實驗室,為教學及科研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我們不妨思考,這些實驗室是否同樣可以為澳門社會和澳門文創產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呢?」汪藍提出將實驗室與澳門文創產業相結合的想法。

文化創業產業有別於工業化大生產,從根本上來說它是反工業化的,是對產業化大生產的一種反思,是對今天過於單一產品的補充。由此,可以看到文創在生產規模,形式的豐富性和產品的文化內涵上的特點。文創產品可以依託高校實驗室的人才和設備進行產品的設計研發和小批量的生產。當然,這種合作的模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澳門文創可以借鑒創客文化模式。他引出了「創客」一詞,介紹道:「創客被譽為是未來經濟的動力,甚至有人稱之為“第三次產業革命”。創客模式始於90年代,於2000年後的國內出現。2012年我作為主講嘉賓前往北京世紀壇參加創客嘉年華,對我產生很大影響」。

文創發展依託高校實驗室人才和設備
各所大學的實驗室在滿足教學科研之餘,是否能夠開放給社會和文創產業工作者?澳門科技大學金木工設計實驗室曾舉辦過提供給校內教職員工的「製造者體驗工作坊」,這一形式是對服務社會及文創產業的一個嘗試。目前,文創產業者基本以中小企業甚至是家庭作坊為主,他們並不具備現代化的實驗室和製造空間,又因其投入不足、資金匱乏導致無法購買先進的設備和儀器及租用相應足夠的空間。而大學實驗室完全具備這樣的條件,滿足創客空間的三個核心設備——3D列印機、鐳射切割機、數控機床。故此,利用與結合便顯得尤為重要,文創工作者們完全可通過實驗室中現有設備去研發和創造自己的產品和品牌,甚至可以進行小批量的生產,達至雙贏局面。滿足了文創者對於設備和生產空間的需求,以及大學運用自身資源服務本地的文創產業發展。

對於結合的模式,汪藍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製造者的體驗工作坊,可利暑假或學校的課餘時間,對文創者進行培訓。只有瞭解設備和材料的特性才能夠研發出新產品;
二、在固定的時間段開放實驗室,以租賃的形式面向文創者,配備實驗室助理、導師進行相關的輔助和指導;
三、當文創者從形成創意、完成設計直到產品生產,實驗室提供技術支援,文創者可利用實驗室設備進行小批量生產。

「文創產業和大學實驗室的結合必然會產生新的合作模式,也必將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只有當創意轉變為產品,才能夠真正地形成產業,文化創意也只有結合產業才是成功的。」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