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創產業化三大難處

訪、圖:澳門文化產業委員會委員黃漢堅

文創範疇廣泛,由哪個行業先行需慎重考量。如政府近幾年積極扶持時裝、電影等行業,文創政策方向無可質疑是妥當的,但在細則執行方面卻存在問題,以致整個文創發展見效不大。黃漢堅,在澳門文化產業委員會第二屆換屆進入,如今已是第5個年頭,本身亦經營模型公司,就豐富的行業經驗在文創範疇出謀獻策。

缺乏基礎數據
“初始發展文創,目標是使之產業化,成為新的經濟體支撐澳門經濟,但幾年發展下來,並未能形成產業規模。而其中一大問題:缺乏基礎數據調查。”澳門每年有超過3000萬遊客,2016年遊客在澳逗留時間增加至2.1天,從大數據看確實擁有龐大潛在消費客戶群體,但其中有多少比例遊客購買文創產品?在哪裡購買?甚麼類型?資訊來源?而澳門本地市場,有多少人購買文創產品/服務?年齡層分布等相關數據亦是缺乏的,政策的制定及實施若不是基於實際數據資料便容易離地,特別在扶持一個新興產業更如是,基礎數據必不可少,建議在原有的“旅客消費調查”問卷上適當增加問題採集數據。

缺乏文創地標
“另一個實際問題:缺乏文創地標。”粗略來計,遊客來澳行程,一般由參觀景點(大三巴),博彩娛樂場,名牌、化妝消費三部分組成,剩餘時間廖廖無幾;而澳門文創店鋪往往分散於各橫街窄巷,就算遊客能找到地點,也沒有足夠時間前往了解消費。現時雖有望德堂區劃為文創區域發展,但人流過少,難以形成氛圍;相反,位於議事亭前地的旅遊活動中心,屬於政府物業,該區域是遊客聚集點,現時地方空置,若能加以利用變成文創地標,長期宣傳、擺置本澳文創品牌及產品,有利文創界人士推廣及拓展市場。另外,有龐大人流量的娛樂場亦是建立文創地標選擇,可設置空間供文創產品長期展銷作為博企履行社會責任,有效結合遊客行程促進本地文創發展。

單一發展市場
“問題三:澳門文創發展選擇內地市場,沒有明顯優勢,吃力不討好。”政府着眼內地市場,鼓勵本澳商企、文創業界積極參與內地展會,除手信食品展銷外,參展結果往往無法達成實際效益。一來澳門同為中國眾多城市之一,品牌不夠國外或一線城市知名度高;二來合作門檻高,內地參展企業實力規模大,較難與澳門本地企業有合作空間及意願。“相反地,面對外國市場,Made in Macau 比 Made in China的品牌有價值,消費者觀感、信心更為高。”黃漢堅提到自己公司經驗,正是1999年參與特區政府前往德國紐倫堡玩具展覽會,從而打開外銷渠道,逐漸向外打出自己品牌。利用澳門國際平台,帶本地文創走進國際展會,打造品牌效應實現價值。

meetab

“文創發展至形成產業化,箇中環節是環環相扣的。”最後,黃漢堅亦提出現時澳門文創發展將大部份資源投放在創作者本身,但卻忽視推手的重要性;消費者是不缺的,但如何尋找對口客戶資源,如何進行營銷,產生經濟效益,便是推手的作用。由創作者連結至消費者的中間環節便是推手,澳門尚需更多平台、社團利用自身資源投入,擔任推手,助文創成長發展。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ighteen + t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