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社區營造發展文創產業

圖、文: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校長徐秀菊

鼓勵社區營造發展文創產業
透過社區營造可以
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社區營造不能僅依賴政府的推動而是需要社區居民自動自發的來發展;由不同地區案例可見,社區營造多起始於民間自發行為,是由下至上而非由上至下。例如美國西雅圖飛夢 (Fremont) 社區,起初並無得到政府分毫資助,但透過藝術家與社區居民動員進行社區營造而發展出獨特性的社區文創氛圍,這是第一個運用藝術進行社區營造與文創活動的成功案例。

飛夢社區擅長以活動與公共藝術改造生活環境,無需假手公部門的力量,他們透過「大家參與」自然魅力號召下,開啟了創意的泉源,激盪出源源不絕的社區創造力,凝聚社區認同感並包容了人的故事及事件的空間場景,持續經營積累出豐實的社區生命厚度。借鏡飛夢社區的例子,可以思考如何將路環荔枝碗透過社區營造發展文創產業。澳門與飛夢社區有著不同的環境和文化 ,飛夢的理念也許不能完全複製在澳門,但是裡面有許多精髓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比如說飛夢的藝術創作與活動結合了在地的景觀與歷史背景,所以會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

荔枝碗社區營造可以透過藝術與休閒娛樂來思考人與人、人與文化、人與地景的關係,同時運用不同的創意來融合船藝工廠的景觀與歷史,讓以前的歷史跟記憶在今天還是可以保存下去,讓我們可以說故事、聽故事,想故事、用故事,甚至消費故事。消費故事可以創造一種品牌,消費故事其實也是一種生活。創造荔枝碗的社區生活美學故事,首先需要感動澳門在地居民,進而分享給世界公民,那麼,生態價值、文化創意才能夠成為我們澳門的國際品牌。

推動荔枝碗文化資源發展文創
發展文創產業是聯結文化與經濟產業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建構在地美學發展當地文化的特色,是創造文化資產和增加文化產值的最佳途徑,一方面可以保存文化資產外,亦可將文化資產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為文創產業找出自己的獨特性並能永續經營。筆者認為推動文化資源發展文創,澳門路環荔枝碗全然可以獨樹一幟。

目前文化局、旅遊局積極規劃發展示範點,希望能帶動社區居民的文化意識及澳門的文化認同,但無論如何,這項工作所帶來影響並不會沉底,而是泛起漣漪。政府規劃在荔枝碗建造的博物館、展示館、體驗坊等項目,十分具有前瞻性,但需要思考政府工作如何融入社區發展?在此建議未來能逐漸以社區文創作為目標,藉著社區營造理念的推動與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凝聚社區共識,讓澳門建立屬於這個社區的意象。如果善用社區營造+文創+休閒等策略,相信可以深層次地發掘荔枝碗文化體驗和生活美學。

政府以及民間組織能夠協助授予居民一些社區文創、社區旅遊的啟蒙概念,協助社區發展自我的成就感與一種文化認同和社區凝聚力,故此,政府、民間和專業者、學者的溝通便顯得重要。在政府政策的推動與配合,民間積極參與及專業者或學者協助引導,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如何發展,都需要進一步交流。我們可以把發展荔枝碗構想為金字塔狀,並以文化基礎作為底蘊(底層),建立於此的政策施行才能夠穩健。民眾認同自己的文化,透過生機產生活力、透過產業建立在地的品牌。不要懼怕失敗,畢竟蹣跚學步的嬰兒也是在搖搖晃晃中一步一腳印地茁壯成長。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eventeen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