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看演出的幸福?

圖、文:台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副教授于國華

2020年初,疫情打亂了生活,尤其觀眾在室內群聚的表演藝術,受到嚴重打擊。演出活動逐漸恢復之後,觀眾已經習慣全程戴口罩的防疫要求;下半年漂亮的票房銷售成績,無法消除劇場工作者的憂心:表演藝術是一個本質脆弱的行業。

年初疫情剛起,表演藝術界已經敏感的察覺,劇場演出可能受到影響。果然三月底,隨著疫情更加嚴竣,政府限制活動人數,室內上限一百人、室外五百人,一時之間室內表藝活動幾乎全面停擺。

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情況,劇場關門、表演團隊失業;尤其大型團隊,不僅頓失收入,全面退票帶來龐大損失。除了政府緊急紓困,團隊另謀生路,尋求贊助或貸款因應。同時,許多團隊製作網路節目、展開教育訓練,或積極排練新作,讓劇團維持運作。

六月之後,疫情趨於穩定,劇場重啟營運;表演團隊一方面和劇場、劇組協商檔期,同時重新售票。各劇場配合政策防疫,包括進場實名制、環境空間消毒等。

相對國際許多重要城市,台灣防疫相對成功,劇場活動恢復之後,迎來強勁的表演藝術消費潮。主要原因是,國外團隊缺席,檔期讓給本地團隊;台灣團隊的海外演出取消,所有演出能量都集中在台灣。2020年下半年檔期「精銳盡出」,重要團隊都不缺席。強大演出陣容、加上觀眾以購票行動表達支持,產生了強勁的票房復甦。

因應尚未結束的疫情,實名制入場、全程載口罩、清潔消毒,甚至要求觀眾拍照身分證才能入場,劇場徹底執行,表演團隊積極配合,觀眾也耐心遵守規定。每一場演出,滿滿觀眾全部載著口罩,彼此共同分享著榮辱與共的群體認同。

沒有人知道,劇場是否因為疫情再次停擺;但樂觀的氣氛,直接反應在明年的票房。最近臺灣幾個售票系統陸續啟售2021年節目,一直到四月、五月的節目,還是可以見到觀眾的熱情。但是,這樣的繁榮可以維持多久?究竟這是長期增長的開始,或只是短暫的激情?都還有待繼續觀察。

回到現實,疫情完全展現了表演藝術產業的脆弱。一時的票房榮景,不能解決產業的基本困境;2020年台灣表演團隊爆發的演出能量,可以持續多久?許多台灣團隊多年建立的海外合作關係,經過可能長達兩年的禁足,是否還有機會重回世界舞台?許多業界人士明確體認到這個行業的風險,陸續萌生轉行念頭。疫情結束之後,並不樂觀的經濟景氣,又可以讓多少表演藝術工作者,能夠得到工作及溫飽?一切都在未定之天。

無論如何,全場觀眾少則上百、多則數千人,全部載著口罩觀賞節目的畫面,將永遠成為台灣劇場發展史上,最能代表2020年的畫面。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one × t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