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文化自信.演繹時代之流

訪、圖:演繹流製作公司
創意總監譚智泉

各色料理VS音樂劇
如果把音樂劇比喻成飲食,我會用
私房菜來形容澳門本地觀眾的口味,喜歡精緻、美麗的內容;重口味的川菜則屬於內地觀眾的口味,劇本定位要清晰,最好有知名卡司;而海外觀眾則對實驗劇場的包容性更高,就像創意料理一樣,充满驚喜的體驗。譚智泉,演繹流製作公司創意總監,曾在上海及柏林居留及工作,作品創作包括《時先生與他的情人》、《肺人》等。

社團運營VS公司運營
自已過去參加小城實驗劇團演出,除了本地演出外,同時亦携帶優良原創劇目前往北京、上海、台灣、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地公演2019年看見文產基金推出《文化展演品牌推廣專項資助計劃》,遂成立演繹流製作有限公司,摸索社團以外發展更多可能性,社團運營模式適合作品創作,構思計劃;而公司運營則需要承擔更多風險,但可以探索不同市場,拓展觀眾群體,這是業界發展的必然過程。

專項協助劇團轉型
《時先生與他的情人》在加拿大巡迴演出超過
50場,獲2018年多倫多劇評人大獎Toronto Theatre Critics Awards (TTCA) 頒發最佳新音樂劇2位參演演員亦分別獲頒最佳音樂劇演員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無論是本地還是外地,只要看到機會便會積極追上去,譚智泉指正是看到海外市場的發展空間,而文產基金適時推出的文化展演專項資助計劃,亦在此時給他們的轉型打上定心針。

疫情中斷創作不停
現時演繹流製作公司主要有
23名核心成員,負責創作、技術及行政工作,演員間以項目形式合作。今年原計劃前往巴黎進行6場公演,但因疫情暫時延後,譚智泉談及未來34年為公司的草創期,除了運營現時品牌,達到收支平衡的目標,預計每年推一個新劇目。預告一下,明年將推出一部新劇《九聲》,以粵語裡的九種聲調,比喻人的九種情緒、欲望,嶺南文化習俗作背景,期待能在大灣區、乃至亞洲華文市場得到好的共鳴。

建立本地文化自信
提及本地的業界發展狀況,譚智泉表示無論文化局,還是文產基金,均希望培育出具號召力、影響力的作品,突顯本地特色,同時亦在不斷摸索及優化扶持政策。
作為創作者,自己亦經常往外交流學習,我認為建立本地的文化自信是我們所必須重視的。文化自信作為一座城市的靈魂,珍貴,難以數據化,是一條比較長遠的道路,需要耐心。

展演納入場地活化
另一方面,需要創造及保留空間、場地予藝文成長。
十幾年前就已看到劇團前輩寫信予政府呼籲保留及開放藝文場地,至今場地依然困擾業界。他指早前有文化空間因內部裝修、更新等被長時間閒置,在寸土寸金的澳門是一種浪費,亦是傷害;而現時大部份文化場地、空間多活化為紀念館,開放作展覽為主,活化功能較為單一、靜態,期望未來在文化場地活化改造方面,可以更多將展演團體的需求納入考量當中。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welve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