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圖:好物生活創辦人Miko
設計師的手作之路
“好的生活都需要靈感。” Miko是一位設計師,曾在美國讀書、工作7年,主要從事網頁、應用程序的設計,偏向於從使用者角度考慮,優化介面內容、使用體驗及整體視覺呈現。“我喜歡創作,在學校時也做過幾個創業項目。”回澳後,接觸不少做藝術創作的手作人,慢慢地將興趣由電子設計轉向手作,便與拍擋一起發想,共同創辦了“好物生活”的店鋪品牌。
引入內容優化體驗
“當時澳門的手作氛圍還不十分濃厚,有趣的市集和工作坊相對較少。我們想帶給年輕人有温度的創作體驗,開始自己着手舉辦西洋書法、木制工藝品等工作坊,參加者比較新奇,也覺得吸引。”慢慢地,與台灣、香港等地設計師合作,引進更多不同類型的工作坊活動,包括水彩藝術、樹脂畫、香水、藤編等內容。“其實也與我的設計專業有聯繫。通過舉辦工作坊等活動,不斷優化內容及體驗,創造一個讓導師與學員相處舒適的環境。”
產品研發拓展業務
“除了望德堂的店鋪,我們還有一個據點在華隆工業大廈,是我們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最早的據點,現在等同於是實驗室一般的存在了。”除了工作坊,好物生活也嘗試研發生產自己的產品,最近的成果是用了半年時間,研發一款色彩繽紛水磨石材質,經改良後,學員可在課堂上完成自己喜歡顏色的水磨石作品(約1個小時即可);水磨石也推介給不同地區的設計師,用作設計媒材。
允許適當試錯空間
提及在澳門經營文創之道,Miko指市場不大,經營不容易,但只要找對模式,是可以生存下去的;自己也在不停摸索合適的發展方向。現在好物生活共有4個合伙人,2個全職,2個兼職;業務方面以工作坊為主,一個月約舉辦3至4班,每班約8至10人。“舉辦工作坊、參與市集等活動,難免會到處飛,差旅費用也是一筆支出,也曾考慮過申請過政府資金,但現時業務開拓還時有調整,想等項目運營較為穩健後,之後再了解相關程。”經歷初創階段,她指大部份初創公司初期的業務及經營狀況比較不穩,時常需要靈活變動去應對問題,希望政府在創業資金扶持方面可以更彈性,提供適當的試錯空間讓創業者去嘗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