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對接外地歷練人才

訪、圖:零距離合作社
會員大會主席戴碧筠

轉角遇見藝術發生
轉角遇到藝術發生。戴碧筠指小時候在白鴿巢附近的街道看到石頭公社的表演場所,發現原來藝術也可以與居民生活如此接近、如此親密;到自己也投身藝術工作後,希望可以為其他人帶來相同的感觸,因此在路環租下一個藝文空間,左鄰右里人情味濃厚,有聚落感。隨着劇團的表演增多,物資材料累積下來不少,極需倉儲空間。早期曾在文第士街租借場地,後因街道渠務問題而尋找地方,現時向其他機構在時代工業中心租用空間設辦公點。而路環的藝文空間,樓上存放劇團物資,樓下租予他人作藝術創作表演。

路環這裡也放着一部來自日本紗歐麗的紗織機,就像一個宣泄口,在教導市民紡織的過程中,徵集每一個個體的小故事,每塊織布都呈現不一樣的花樣,如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點點將這些經歷淬鍊內化,也成為劇團創作的源泉之一,在未來的表演呈現出這些生命中相似的境遇,觸動觀眾。

外地制作歷練團隊
零距離合作社曾自費帶同作品《彼時此岸》到台北以紀錄劇場形式演出,除了內容創作及演出,製作方面全部使用台灣團隊。因澳門學生多往台灣讀戲劇,往往可以充當劇團在外地市場的一個接口,包括申請演出批文、對接合適的場地空間、演員資源及製作團隊等。
考慮到外地表演時,起用整個澳門團隊前往台灣成本製作(舞台、美術、燈光、監制、物流運輸等),成本較高,因此會優先選擇在地資源。

藝團發展需軟支援
零距離合作社也曾在珠海獲邀演出,在北山祠堂,空間約可容納
100個座位。澳門劇團在內地演出並不多,因此市場關注度反而高,更容易行銷宣傳;演出中再加入在地演員參與,進一步加強在地吸引力,場次常常爆满。同時外地劇評活動十分活躍,經常演出第二天就有劇評發表,並且可以持續跟進一個月,保持熱度不減,持續製造話題吸引觀眾。反觀澳門,除了需要有場地、市場、資源等演出硬件配套外,建議政府加強文學性形式支援。

政府支援劇團發展
澳門藝文界常談官方資源多寡是劇團的生死線,澳門看似沒有商演,但可以慢慢去發掘,靠自己努力爭取商演,行政人員也需要有拉贊助的能力及意識,時刻都處於備戰狀態,才能保持更大的彈性去保持狀態及回復力。戴碧筠指由文化產業基金提出的文化展演品牌推廣專項資助計劃,提供10個項目名額進行為期1年的對外推廣演出,資助內容列有門票要求、演出場次及衍生週邊產品等,可以讓劇團往專業化、商業化轉型,但認為資助額80萬僅為演出成本,若僅僅局限於幾場表演難以在外地市場留下具延續性的長期項目,目前就如何更好服務市場,考慮與更多機構聯合申請,創造更大成效及價值。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9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