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緩衝區的文創植入

訪、圖: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教授汪藍

緩衝區文創發展潛力大
澳門在文創的基礎、源泉上有足夠可利用、深化的元素及空間,其中多元文化為最大特點,它們以不同的物質載體呈現在各個社區內。如某些街區具有西方建築特點的文化遺產;某些街區則更能體現中國建築文化特點等。同時,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擁有一個罕見、寶貴的優勢,它在保護的同時並沒有與人們居住的環境、生態割裂開來,在緩衝區的範圍內反而與居民發生緊密聯繫,人們以獨有的活力及創造力為保護再生創造新的價值,使其得以活化性、流動性的狀態,自然更新生長。因此在這些緩衝區中,如何利用其世遺文化資源,如何進行空間活化,植入發展模式,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快艇頭里具備環境優勢
以快艇頭里為例,作為世遺緩衝區,臨近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墻遺址、白鴿巢前地、聖安多尼教堂、基督教墳場、東方基金會會址等景點,文化資源豐富;同時,一線之隔的永福圍等街巷保存着良好的嶺南建築特色,政府亦有意對其中的歷史建築投入資源進行活化,相信未來該地區將引進不少遊客,帶動觀光經濟。另一方面,社區人群方面,這裡居住着享譽澳門的著名紀實攝影師陳顯耀、書畫家歐耀南先生等名人,居民具有相當水準的藝術創作能量,有利形成具特色的文創風格。如何以文創形式帶動社區發展?以下將從植入模式、政策導向、空間營造三方面進行闡述分析。

汪藍參加法國國際學術會議

商業模式植入帶動發展
植入部份經營成熟,具代表性的文創商業機構、連鎖店,這些機構本身會產出文創商品/載體,以營銷形式有效帶出在地文化故事;另一方面鼓勵年青人開設文藝小店進駐,或者允許定期擺攤,豐富整體文創內容,活躍文創經濟,進一步推動及促進文創發展繁榮。

政策導向構建文創空間
政府可利用已購買物業
(如永福圍歷史建築等),進行空間活化,建設藝術空間展示區,前期不一定以牟利為目的,而是以推動,促進,宣傳為導向的文創政策性活動;同時推動社區藝術人群,定期開放個人工作室,使之成為整個公共環境的一部分;舉辦工作坊,展示藝術技藝、作品,鼓勵社區居民投入參與,配合宣傳推廣,吸引外地遊客前來體驗消費,逐步形成具社區特色之定期性、規模性文創藝術活動。

201607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做研究

環境營造關鍵集聚人群
快艇頭里為一個多邊形空地,階梯造成視覺上的不同落差,地形格局豐富,形成有趣的空間感;從設計心理學上看,若僅是一個廣場、空地,是無法吸引人群逗留遊走。但快艇頭里不僅空間結構複雜,牆高、街寬均恰到好處,且有樹,形成遮蔭休憩處,一如舊時老鄉村村口大樹的象徵,供村人集聚、話家長里短之用,有社區活動交流場所的意義。快艇頭里具維繫人群的先天優勢,仍需進一步設計,因應環境條件,完善必要設施,如桌椅的增設置入等;文創社區的打造,除了上文所述商業模式植入,政策導向等,環境營造的關鍵在於使集聚的人群慢下來,停留,靜下心來欣賞,感受社區文化,體驗文創價值。

社區文創亮點配合發展
文創、社區都不是孤立發展的。結合澳門的城市定位規劃,以打造國際性的旅遊休閒都市為目標,因此在遊客體驗方面不能忽視。建議澳門社區文創與旅遊結合發展,側重社區不同亮點,條件成熟時孕育不同文創產品,吸引不同取向的遊客群體,深入社區區域,給社區文創轉型增添動力。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one + se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