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村村長李漢昌「心」言

訪、圖:文創村創辦人「村長」李漢昌

 

「村落」指文創者之間因文創村的存在而相互締結聯繫,彼此交流更密切更直接。村長作為文創村掌舵人,萌生文創村這一概念源於他一貫大膽創新作風,喜歡新奇、富有設計感的事物,從事文創工作已6年有餘,先後建立了7個「村落」,村長表示:「村長也是創業人士,從零開始,當時社會並沒有這樣的東西,也沒有現在如此多的社會資助申請,這條路不容易走,我們不斷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我們找可以營運的東西,有些東西沒辦法賺錢,但我們繼續走,因為有些創意的東西需要堅持,在兩者間取得平衡,過程中促使很多夥伴一起參與,大家都希望為乏味的澳門帶來一番與眾不同新氣象,幸好我們一直都摸索這條路怎麼走,發展到現在,6家『村』,房間的總數達180間,擁有會員8000人,面積10萬尺,而當年第一村也由現今的文創村所取代。」

C1

提及文創村概念及優勢,村長指以往選址在工業大廈都是悶聲做大事,如今將文創搬進眾人視野裡,雖充滿革命性色彩,但能夠告訴所有人「我們在做文創,並非徒有虛名,並會一直堅持著」,且澳門的文創事業有人才,也有發展空間,唯獨缺乏土地,而他的職責便是為這一批熱血的年輕文創者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環境。文創村這個集跳舞、音樂、話劇、手作、時裝、設計、電影等于一身的商業綜合體,其大膽的選址也讓文創者們能夠更直接地面對人群,令作品擁有更廣闊市場,這是無可厚非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村長提到:「之所以選址在水坑尾百老匯這一商業核心地帶,是希望拉攏聚集單打獨鬥的文創者們,衝出工業大廈的局限,面向大眾,讓本地人、遊客都可以一探澳門的文化氣息,讓這裡成為澳門又一知名地標。」

這次選址上的革新自然伴隨著不少風險及外界的質疑。資金方面,先前的「村」並無得到任何政府資助,雖說如今文創村有了文化產業基金支持,但其餘絕大多數開支都是由村長一人承擔,壓力甚大;而外界也不斷對他的選址位置發出疑問,冷言冷語也在所難免。但當村長望著基本落成且即將開幕的文創村,他堅定地說道:「即便困難重重,但如果我不做,就更不會有人敢踏出這一步了。我相信我能夠做到,我們能夠做到,我們這幫文創者能夠做到,澳門人能夠做到。澳門受到其它文化、次文化的影響,融合了來自香港、台灣、內地、葡萄牙的文化,卻唯獨模糊了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希望借此向大家展示,我們澳門也有獨特的文化和思想,就以我們的「龍鬚糖」為例,這是一個蘊藏澳門人兒時記憶的產品,富有歴史文化價值,對「龍鬚糖」進行二次包裝,令其符合市場需求並為消費者所接受。」

C5

採訪最後,村長也為創業者提出了建議,「想做便放膽去做,不要畏首畏尾。如今的文創者越來越多,可以交流的經驗自然也更豐富,所以要多向前輩討教經驗,廣交朋友。同時,希望我們澳門的文創人士能夠共同付出,不能將眼光局限於澳門,要面向更開闊的市場。」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0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