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圖:許國明(小鳥)
澳門電影創作在近年發展迅速,除了有賴一眾默默付出的業界人士,旅遊局更於今年12月舉辦首屆《澳門國際電影展》,並且計劃將澳門打造成「亞洲康城」,而首屆「金羊獎」澳門國際電影節更於3月6日率先開幕,過往也有不少國際電影節已經舉行,這一連串電影盛會為澳門電影業帶來一個怎樣的沖擊?我們邀請到本地電影導演許國明(小鳥)與大家一起進行探討。
談及越來越多電影盛會在澳門舉辦,對本地電影業能否作出推動,小鳥認為過往這些電影盛會澳門導演都很少參與,但對比起金羊獎、電影節等,由2007年起每年在文化中心舉辦的「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更起到一個推動澳門電影業界發展的作用,縱然沒有紅地壇、知名演員出席,但是目前最具系統化,有澳門業界人士參與、社會大眾知道以至最為認受的電影節。其中環節「澳門製造」設有「澳門影像新勢力」計劃,會預先開放給有心人士投交計劃書去申請拍攝資助,當中分別有劇情片、紀錄片和動畫等片種,而且分為公開組、進階組及新手組。以前還有「極拍48小時」短片比賽,今年改為「極拍1分鐘」,需要用手機在24小時內拍攝及製作一分鐘的短片作為比賽。「澳門製造」對澳門電影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除了具備比賽性質,且當中邀請的評審具有一定份量,均來自香港、台灣及其他華語地區的資深電影工作者,因此小鳥認為它是本地電影一個重要的發表與交流學習平台。
對於政府有意將澳門打造成「亞洲康城」,問及小鳥對此事有何看法,畢竟康城國際電影節已經舉辦至第六十九屆,他認為澳門若打算在幾年間變成「亞洲康城」未免過於急進,而金羊獎電影節於現時看來是一個頒獎典禮,這種電影節、電影展等頒獎形式在國內外經已一早存在,如上海國際電影節。其實每個影展都應該有自己的定位,首要能夠接受更自由開放的電影內容上映,否則未來只會變成上海國際電影節,其次應該定位打造以獨立題材與藝術味濃為主的影展,紀錄片可以是澳門電影集中發展的片種類型,若以商業電影為主的影展已大有人在,只有發展獨特、非主流題材之電影,才能突圍而出,否則也談不上「亞洲康城」,另外現時籌委會大都是政府及相關協會人士,期望除了本地投資者列為籌委會成員外,能有更多從事電影產業鏈各環節的澳門人參與其中。另外小鳥認為「政府資助」在未來這幾年對電影行業發展仍是最大的資金來源,但奉勸行內業界人士不應太過依賴政府資助,需要逐步建立具澳門特色價值的電影作品,吸引海外投資者才是其切實目標。
「亞洲康城」,也要從培養社會氛圍,特別是本地人之電影文化中著手,例如各大戲院不應只上映商業化電影,政府應要加強這一方面的關注;其次,整個城市的文化藝術氣息也是重要的一環,在澳門,不少舊街道與葡式建築結合,文化藝術氣息本來應該濃厚,但很多舊建築卻變成金鋪、手信鋪,小鳥提議澳門政府應好好善用其原本的優勢,在政府的「青年創業援助計劃」支持下,使開設像台灣那種具藝文色彩的咖啡店的人越來越多,澳門正正缺乏空間讓市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分享藝術創作,若多了這類藝文色彩的咖啡店,本地藝術工作者便可安然坐下來,看看書,寫東西,靜心思考及創作。但無奈咖啡店文化本應是安靜而悠閒的,在澳門卻普遍熱鬧嘈吵,這亦是我們澳門市民需要時間去培養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