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戲劇:摸索建構行業制度

訪、圖:曉角話劇研進社
製作經理楊彬(
Ben

曉角成立及轄下空間
Ben
,曉角話劇研進社製作經理,主要負責劇團資源分配,包括為劇目製作尋找導演、設計師、演員等。曉角話劇研進社由1975年創立,已有45年歷史,轄下設有曉角實驗室、曉角藝術中心兩個空間,用於小型舞台劇表演、排練及培訓。人員方面,共有1名全職及2名兼職人員,負責行政及技術性工作(燈光、舞台等)Ben指澳門劇團因經費限制,恆常性行政人員通常很少。

結緣戲劇投身行業
Ben
與戲劇結緣頗早,從小學起,在老師的影響下開始接觸戲劇,中三時讀了澳門演藝學院,繼續發展興趣;大學時則前往台北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我不想要放棄戲劇,師長及前輩鼓勵了我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2008Ben與朋友成立夢劇社,大學畢業後便進了曉角話劇研進社。

模索構建行業制度
現時本地戲劇行業處於發展初期,而行政、藝術或製作經理等劇團核心人員,擁有在外地大型劇團工作經驗的人很少,大家還在摸索如何構建系統的劇團工作體系,如創作、行政、製作等工作制度及標準。他指出,空間、資金及市場體量等環境條件影響行業標準的建立,不只本地,香港、台灣等地也面臨同樣問題:缺乏大型場地及資金,令劇團人員沒有機會訓練、累積自己做大型劇目的製作經驗,包括我們所受的戲劇教育、戲社實踐,都是教導我們在中小型的空間去創作。

觀眾拓展增長停滯
本地觀眾拓展方面也存在問題。
我們劇社的經典劇目《明年此時》,試過在自己的小劇場演出10場,這在本地是非常少有的;大部份劇社因時間及成本考量,同一劇目很少可以做超過4場的演出,觀眾人數撐不起來。從行業來看,買票進劇場消費的觀眾人數,由回歸至今並沒有太大增加。需要更多宣傳推廣的渠道及資源。我們自己亦在努力做拓展,希望本地優質的文化作品可以更好被看見,不僅限於純粹的娛樂,而是讓觀眾透過戲劇作品有不一樣的感動、收穫。

本土劇目接軌市場
創作題材方面,我認為劇本越本土就越全球化。他指非華語地區也無妨,全球化是時代趨勢,地區間有很多共識性的議題,如居住環境、氣候、性別、經濟,Ben分享前2年帶曉角去巴西當地做演出,表演主題是有關人與人的信任,觀眾反映很好,計劃今年再次前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five × t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