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扶持:優化文化政策

訪、圖:曉角話劇研進社
製作經理楊彬(
Ben

演藝交易會對接市場
Ben
曾參加過澳洲、紐西蘭的演藝交易會,項目非常密集,我試過1天內看7個表演節目,每個製作人只有30分鐘演出及現場路演。他指交易會是一場文化行業交流會,同時也為各類優秀藝術演出項目和演藝經紀機構提供了展示和交易平台,對接市場。澳門藝穗節曾經舉辦類似的交易會,惜作品不多,節目安排太分散,效果有限,另一方面澳門劇團製作人的推介及行銷能力還有待加強。

階段資助跨出第一步
各地的文化作品都受到政府支持,就連香港中英劇團,已是發展十分專業化的劇社,也是要持續爭取政府支持。”Ben認為建構在地文化氛圍、創造人文價值,還是要依賴政府的投入程度,特別由今次疫情已可見,單一的經濟產業結構是十分危險。近年文化局推出跨年度資助計劃,為階段性的藝術表演項目提供二年及三年的資助計劃,在支持藝文社團專業發展方面,跨出了很大一步。讓劇社可預留時間創作、打磨作品,作品有機會和觀眾產生足夠多的互動,演員也有時間訓練自己,如學習劇情所需的技能等。Ben亦希望未來不只單一項目申請,可針對年度計劃推出2年或3年計劃,資助專業劇團發展。

商演計劃書需要指引
而關於文化產業基金於
2019年推出的《文化展演品牌推廣專項資助計劃》,Ben指計劃鼓勵作品向外開拓市場,但實際操作上,票房收入與製作成本難以平衡。簡單的佈景設計可以做到多地巡演,但場地只能以中小型為主,票房收入有限;而較大體量的劇目,符合800人或以上劇院的佈景製作、人員成本高昂。劇社一般首演都放在本地,佈景製作約10萬元,如果進入內地表演,因條例限制,木頭材質的佈景不能過關,佈景需要重新訂製,給外地巡演造成較大的資金消耗。

我們亦在調整中,未來會嘗試與內地劇場長期合作,把首演放在內地,佈景就可以再運回澳門做演出,降低成本。首期展演計劃推出及截止時間較短,未能更好完善計劃書,他亦期待第二期展演計劃繼續優化,一般劇社比較習慣於文化部門的計劃書模式,商業內容撰寫還需要指引及時間適應。

缺大場地撐起產業鏈
最後,提及行業未來發展,
Ben認為本地問題始終在於場地空間不足,難以持續培養消費人群。日本最大的獨立劇團四季劇團,被稱為藝術及經營的奇蹟,撐起全日本演劇收入的六分之一,它的發展除了高質量的演出水平外,也離不開兩個固定專用劇場,可以維持長期公演。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4 − t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