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資源到文化資產—澳門文創探索之二

圖、文:上海社會科學院
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花建

澳門給人們一個強烈的感覺是它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資源。就以近7平方公里的澳門半島來說,它經歷了明、清、民國以來400多年的建埠歷史,是公元16世紀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據點,是明朝最早開放的租界。它曾經是遠東最早的天主教傳教中心,也是東西文化雙向交流最早的基地。歐洲人製造火炮的技術是通過傳教士從澳門傳到中國內地去的。可以說:在澳門有著俯拾皆是的歷史記憶,有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

而從文創產業開發的意義上說,傳承文化資源僅僅是起點,關鍵是把它轉化成為文化資產,即經過提煉和創造,產生以文化內容為主的知識產權,從而成為可投資、可交換、可流通的專有權利。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把它與貨幣資本、技術資本、社會資本等結合,成為文化資本,即可以增值的價值量。從文化資源到文化資產,再到文化資本,就構成了文創產業開發的一條主線。

以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手工藝和民間藝術之都的金澤為例。金澤(kanazawa)是日本本州島的港市,一個以優秀的手工藝和民間工藝聞名的城鎮。誕生於幾百年前的金澤手工藝文化資源,被一代又一代的金澤人不斷開發成為優質的文化資產,並且提升為不斷增值的文化資本。金澤手工藝中最突出的四大亮點,也是如今行銷日本和世界的四大亮點,是漆器,金澤箔,九谷燒陶瓷器,加賀友禪和服。如九谷燒誕生於約350年前,此後由當地的匠人學習各地的陶藝技術,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推陳出新和自主創造,而獲得了豐富的形態。今天的九谷燒圖案以綠、黃、紅、紫、藏青五色為基調,點綴金箔而呈現出華美的效果,贏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贊譽,堪稱「不創新,無傳承」!這在大阪、名古屋、福岡、橫濱等許多日本城市中也獲得了生動的印證。

大量的實踐證明:把文化資源開發成為文化資產和文化資本,是一種精神與物態相結合,傳承與創造相結合、理解歷史與邁向未來相結合的過程。這種創意型開發需要採用復原、激活、移植、再造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當代城市人的審美情趣和消費需求,才能把歷史的遺產開發成為今人能夠理解、親近、溝通和欣賞的文化產品的過程,成為吸引投資者青睞的優質資產。即使是經過漫長的歲月,某些街區和店鋪原有的文化遺產已經逐步淹沒,僅存零碎的歷史記憶。那裡無文物無遺址,文化可感知性、歷史厚重度極為淡泊,而相應的歷史記載中可利用的文化題材又不豐富,創造者也可以通過演繹、再造等手段,借題發揮地創造新的文化財產。隨著亞洲經濟規模的壯大,大批中產階級在亞洲城市崛起。他們在生活逐漸富裕的基礎上,形成了對於多樣、品質、精緻、時尚、健康消費的追求。這可以成為澳門推陳出新、開發文化資產的重要背景。

根據《澳門工商年鑒》、《澳門經濟年鑒》、《澳門年鑒》等資料,澳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行業,包括中式餅食業、蠔油業、燒臘業、制鞋業、酒業、中藥業、茶樓業等。這些傳統行業中超過100年歷史的傳統老店有12家,超過50年歷史的行業老店有近50家,超過30年的傳統企業有近200家。它們的品牌、產品、工藝、故事乃至記憶,都是有價值的文化資源。正可以通過復原、激活、提升、再造等多種方式,開發成為今日澳門的優質文化資產和文化資本。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7 − n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