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元素開發:年輕化、美學化

訪、圖: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
助理院長王伯勛

宗教民俗元素開發
來自澳門統計局資料顯示,旅遊/博彩,手信禮品,香水/服飾為三大經濟支柱產業,文創產業所產生的效益尚顯薄弱,特別是在文化觀光產品開發上還未能有顯著體現。宗教民俗作為文化觀光的要素之一,在對社區文創元素的挖掘中,值得發展思考。王伯勛指澳門社區活動,除了華人的傳統信仰,天主教、基督新教等宗教活動,也與居民生活緊密相融。以日本廟宇為例,多元化的御守文化(護身符)不僅是廟宇主要收入來源,也成為當地文化特色。

日本御守文化多元
日本御守類似華人地區的
香火袋,但它所衍生的圖案更多元,設計結合時下審美,除了平安祈福,也連結更多生活層面寓意,學業、健康、交通安全、安宅等等。不少神社御守圖案與動漫角色結合,如Hello kitty 御守;有的將御守放入扭蛋機,增加購買過程的趣味性,甚至可以上網定制專屬自己的願望圖案。小小的一枚信仰御守卻能很好地走進年輕一代的生活,王伯勛認為離不開合適的故事行銷、美學設計及社會價值三方面;而澳門宗教文化產品開發,無論從種類、習俗、節慶等發掘面向十分豐富,重點在於年輕化的設計。

環保DIY培育美學
社區文創規劃中,氛圍營造是重點之一,如何提高與居民的互動,增加美學教育機會,從而使文創元素在社區內扎根,有機生長。這裡,王伯勛也分享了台灣台南環保局的作法。台灣是世界前三名的資源回收地區,為了將回收物資更好循環再用,台南環保局成立
藏金閣,定期舉辦二手家俱拍賣、DIY工作坊、市集等活動。

以木頭為例,回收廢棄的學校課桌椅,配合勞工局多元就業開發計劃,招攬具相關技能的木工師傅,將回收物重新設計改造,再以競標方式出售,所得投入垃圾處理經費。其他回收物更可透過教學工作坊,讓市民一起動手參與,製成如香皂(原料:食用油)、裝飾品(黑面琵鷺創作)等家用飾品或創意小物,鼓勵社區用環保意識變廢為寶的同時,潛移默化培育居民的美學意識及消費。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5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