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形的藝術:找不到空間,看不見願景

訪、圖:友人創作(藝術)劇團
全職戲劇工作者
黃天恩

隱形藝術艱難追夢
文化評論人李展鵬先生在《隱形澳門》一書中,說澳門城市在兩岸四地的話題方面,仿佛被隱形了。我認為這句話放在澳門藝團發展現況也十分貼切。"現任澳門友人創作(藝術)劇團藝術總監及戲劇農莊的合約團員,黃天恩提到近年政府推動文創產業發展,多針對擁有實體產品輸出的產業,展演業界發聲並不多見。雖然政府十分重視發掘和培養本地戲劇人才,每年均設有獎學金資助學生出外進修演藝課程,但在長期缺乏場地、經費條件限制下,行業配套措施不足,本地劇團行業發展面臨困境,許多學成歸澳的戲劇專業人才只能靠其他工作的收入支撐,才得以繼續追尋戲劇的信念和夢想。

戲劇場地空間萎縮
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已被規劃成為新中圖,不能再使用;塔石廣場玻璃屋雖然可以租借,但其原本規劃為餐廳,雲石、瓷磚的地面構造令排練時回音大,效果不理想;表演場地,綜藝館空間不算常規的戲劇場地規格,以前坊間有些位於公廈的小劇場因條例規定也不再合法。算來算去,從2007年離澳進修,到現時回澳發展,劇團表演依然只有文化中心可以選擇。商廈租金高,黃天恩也曾詢問不同孵化中心的場地,但一來面積未必足夠,二來場地租金並不是太優惠,而且一般要求長租(以年為長度),不符合劇目排練時間彈性;因此現在主要借用社團場地用來排練,但還是無法解決商演需求,他直言劇團需要較大的空間排練、表演,而場地逐年縮減,令劇團發展幾乎要走入絕境。

文化政策缺乏規劃
藝術發展最重要的是人,如何能留住人才?要讓藝術家有根,有精力、空間去創作,才能扎根在行業內,黃天恩坦言看不到政府對地區文化規劃的長期願景,是現時文化事業難以轉變為產業的問題之一。
以文化局的活動年度計劃申請為例,如今年9月份通過網上申請,最快要到明年2月下旬至3月份才得知批給結果,資助結果未落定,小型劇團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不能貿然開展活動,等待的結果就直接少了一個季度安排時間;而年度計劃以一年為長度申請項目,導致劇團無法作長遠發展目標,今年開展的項目,明年也不知能不能獲批或面臨經費縮減的困境;如遇合作需要超出今年時間安排的活動,也不敢接受。"更為矛盾的是,好的表演場地通常需要半年,甚至超過1年的時間提早預定,等有了經費確認項目開展,場地又來不及排期。受限於經費,劇團不能給予人員一個穩定、具發展性的願景,人員流失,久而久之,劇團活動只能愈趨向小型,達不到理想成效,發展空間愈加萎縮。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7 + thirt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