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先感受再消費”的消費文化

訪、圖:中山假日廣場推廣策劃部
經理鄭曉華(
Echo)

位於中山石岐區的假日廣場,是一個純商業運作的商場,佔地60000平方米,在當地林立的商場裡規模屬中等,但地處中山的黃金地段,人氣高漲。平日舉辦不同類型活動,如上年7月舉辦了「假日書展&設計周」節日,結合藝術裝置、文創攤位等,吸引了大量人流前往商場。

藝文展覽助體驗式消費
提到營辦文藝活動的目的與成效,
Echo說因中山商場眾多競爭大,原意是希望吸引消費群體。從56年前開始,假日廣場負責人透過自身對藝術設計的敏銳觸覺,嘗試在商場空間擺設公共藝術裝置。見反應良好,3年前開始舉辦以文娛藝術為主題的常設展覽,至今已有8個展區;而每週末亦設有與不同文創業者合作的手作課堂;今年商場內更擺設數個主題不同的水族館,帶動人們到場體驗及遊玩。

除了在假日節慶,推出優惠活動吸引人流,假日廣場更以自己資源出發,打造特色品牌活動,如「假日書展&設計周」,經過幾年的不斷完善、投入營造,該活動已擁有一定的粉絲及知名度。「以活動發酵,潛移默化塑造印象,令商場成長為當地文藝活動凝聚點的地標商場。」她說。

她認為目前巿場上的商場很多,因此營造出「先感受後消費」的品牌效果顯得更重要。而多年投入藝文活動發展,其影響雖然無法用數字計算回報,但活動推廣及品牌創造是一種對品牌的投資。

明確自身優勢發展定位
對於經營商場的心得,
Echo說港澳、內地營商環境、消費習慣均不相同,但提煉商場優點去建立定位很重要。例如有些商場定位為社區型商場,儘量多的在每一區鋪點,為方便管理,各個點進駐店舖性質類同,同時增加戲院、卡拉OK等娛樂休閒元素吸引人流。但假日廣場定位則不同,更多與本地文化藝術活動結合,並創立獨特的招商結構,邀請特色、限定店鋪入駐(往往在本地只此一家),營造出自身特有風格。澳門的商場業發展,值得探討這一發展方向

而對比大型綜合Shopping mall,消費者來假日廣場更多是首選到中山博雅(書店),一些特色餐飲(也是獨一無二的店為主),也有目的性比較強的服飾消費,但往往文化類,飲食類較為吸引。由於多年的培養,已圈了一幫喜歡文化藝術類活動的粉絲客人,每逢假期,都有不少人來我們的常設展館,或者一些pop up展來玩,比如最近在做假日甜品節,同期我們推出甜品王國歷險記微縮景觀展。

冀與澳門文創品牌合作
談到與澳門文創合作,她舉例,數年前,假日廣場活動的手作區當時推出了一位名為「歎為觀紙」的摺紙業者,從商場設展開始,到現在已然發展成一個著名的中國紙藝文創品牌。結合之前的經驗,
Echo認為澳門文創業者可以前往中山試驗產品銷售市場,一來中山與澳門距離較近,來往交通等成本相對低廉;二來依託內地商場空間場所、人流、市場體量等優勢,優良商品更容易打造出品牌。」此前,澳門當代插畫大賽作品展也曾來假日商場展出,擴大了活動的受眾群體,此類展覽體驗互動,亦符合商場定位。」今年4月份的澳門《塔石藝墟》十週年,Echo表示屆時將過來觀看,期望能邀請更多澳門文創業者合作,來中山設攤位、工作坊。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 + f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