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有機更新:創造文創落腳點

訪、圖:澳門特區第三、四屆立法會議員
吳在權

文創社區模式套用有條件
各地以社區文創概念,活化舊區,提振經濟的成功例子不少,是不是應推動社區文創模式在城市裡遍地開花呢?吳在權認為要視乎該區域文化底蘊、文化資源是否足夠支撐社區轉型,在未見任何文創星火在社區發生時,強行套上模式容易造成政策資源浪費,沒有成效。

廈門曾厝垵社區文創轉型
他提及廈門曾厝垵,這個被譽為
中國最文藝漁村20年前還只是個臨海的偏僻村庄,截至2015年,已有超過350間民宿,接待遊客總量超過1200萬人次。曾厝垵背山面海的地理環境,典型的閩南紅磚民居及南洋建築,擁有良好的潛在旅遊觀光資源;早期低廉的租金及生活成本吸引了第一批文創者入駐,提煉文創元素,文創氛圍始發酵。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指出,曾厝垵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全面、有序的規劃及整治。

社區活化更新需政府主導
在旅遊熱潮的帶動下,島內產業液態全面轉變,商業環境野蠻生長,空間不足、基建落後及環境惡化等問題浮現,政府從環境整治、空間營造、制度保障、組織建設等方面逐一入手,組建
曾厝垵共同締造社區工作坊,邀請高校組織、社會團體、居民業者及遊客等共同協商對話,同時投入資金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並出台政策明確各方職責,引導社區永續經營。在社區有機更新,產業液態自然生長的過程中,導向了文創;而政府能敏銳捕捉這一線生機,同時起牽頭作用,在政策、基建等方面創造條件,社區文創得以可持續性發展,一切才顯順理成章。

利益誘導助文創落腳社區
澳門舊區活化,受限於現時土地等法例,進度緩慢;而不同社區的文化沉澱深淺不一,能發展文創的條件不一。若缺乏政府主導參與,活化的範圍、程度及能為社區提供的服務十分有限,難形成效應,有公司於關前街斥資億元收購地鋪,改造以文創行業為主的商業區域,但人流量仍未達理想。吳在權建議政府舊區活化
(文創扶持社區),需針對具體社區,提出明確目標及規劃措施;同時澳門寸土寸金,生活成本高,文創難扎根發芽,可適度支持社區內物業業主,如業主出租空間作文創商鋪或工作室,可以在房屋稅上作出減免,這些還只是初步想法但總體方向值得思考,制定相關政策,以利益為最直接驅動力,協助文藝點在舊區內落腳。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8 − t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