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文創必須創造消費

文、圖:澳門理工學院
文化創意產業教學暨研究中心
客座副教授于國華

假日午後,逛到包公廟附近「創意光點」,一間展售文創精品的小店。年輕店主James熱情介紹商品,許多都和他的生活經驗有關。

近兩年來,澳門文創小店增加,有的展售藝術設計商品,例如俊秀圍或文創村;也有複合空間,餐飲兼賣文創產品,例如瘋堂圍「壹文創咖啡」,或關前正街的「文藝門」咖啡。

看似小生意,卻是文創產業的指標。沒有這些小店營造文創氣氛,帶動文創消費,文創產業很難形成。

城市的產業形成,往往先從產品輸入開始,市場穩定之後,部分生產環節例如加工或包裝,逐漸轉移到當地。如果條件許可,形成完整產業鏈,不僅供應內需,甚至激發競爭創新,也可能打開出口市場。

健康的城市產業應該多元並存,單一支柱產業存在極大風險。美國汽車製造重鎮底特律市,汽車業衰退之後淪落到破產。英國紡織工業大城曼徹斯特,傳統製造業式微後一度蕭條;經過轉型,如今由服務業、金融業和包括文創等多種新興產業,支撐起曼徹斯特的經濟復興。

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目標,正是避免依賴單一產業的風險調控。以文創產業充實經濟多元結構,已是既定政策。但是,發展文創產業,除了實施中的產業扶持和資助工具,還必須創造消費需求。

到日本的遊客喜歡購買「ZAKKA」,即生活雜貨。日本人對生活器物的美感追求,支撐起龐大的ZAKKA產業,甚至行銷海外、成為文創品牌。當「文創精品」走入生活、成為百姓的日常用品,支撐文創產業的市場環境也趨向成熟。

澳門一年超過三千萬人次的遊客,對手信和美食的需求,遠過文創商品。一方面,本澳具有特色的文創產品,數量不多;同時,對於喜好文創的遊客,本澳還不具有足夠魅力,吸引他們來此旅遊消費,或延長停留時間。

遍地開花的文創空間和文化活動,是城市文化魅力的基本條件。支持文創小店開業,能夠滋養城市文創氣氛;但對於這些店家的資助,不能以現金回報率評估績效。如同蚯蚓鬆土助長農作一般,這些文創小店承受著商業風險,卻豐富了城市的文創氣氛,陶冶著文創的消費習慣。

唯有活絡的文創消費,才能促進文創產業正向發展。政府資助文創產業,同時必須輔以策略,促進消費;但直接促進消費有其難度,必須從環境和風氣著手。例如,提升城市生活空間、公共空間和商業空間的美感,支持有創意和美感的文化活動;同時,政府增加採購文創產品與服務,用於美化環境、提供公共使用,或推動文創與傳統產業結合,融入市民生活。

政府對文創產品和服務的採購,可以直接帶動市場增長,一方面支持文創業者,同時增加民眾接觸了解文創產業。總之,缺乏本地市場支持,文創產業終究難以落地生根,成為澳門的經濟支柱。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five + f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