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創產品該往何處去?

訪、圖:新成峰-文創產品孵化中心
董事長周中余

“本澳高校設計教育多以平面設計為主,少工業設計,如設計師有產品打樣的需求,坊間找不到相關渠道;而打樣往往需要多次修改,外地公司未必肯花長時間認真跟進。”周中余,新成峰-文創產品孵化中心董事長,本身從事工藝品設計生產已逾20多年,值特區政府提倡產業多元化之際,重點扶持文創產業發展,就以往工藝品製作經驗,成立文創產品孵化中心為本澳青年設計師實現產品打樣乃至小量生產的需求。“現時已有221家企業、機構使用平台,產品生產達451項。” 周中余說,如澳門拳擊漫畫家胡智杰,武林群英會項目等亦曾使用平台生產週邊產品。“估計至今年7月,使用平台單位可至300家,產品超過600項,產值接近預期目標。”

平台經營一年有餘,相對政策剛推出時湧現的那股文創熱潮,周中余明顯感到近期熱潮減退,特別在與文創單位、設計師接觸過程中,他看到了問題:產品生產出來了,銷路呢?周中余指,澳門市場小,文創企業只局限本地發展,難以生存,“首要問題需幫助文創界拓闊新市場,帶產品走出去。”而平台於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有設銷售點,並帶平台合作過的文創產品參加本地如聖誕市集等;不定期參與內地文博會、展銷會等活動,協助設計師往外地推廣產品,如大型綜合巡迴推廣活動—活力澳門推廣週,文化產業基金與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合作,於第二十四站廣東深圳提供6個展位,供基金資助的企業參加,尋找巿場,而新成峰這個服務平台也有一個展位,將帶產品前往宣傳推廣。他建議政府在投放資源推動本地文創發展時,應重點考量後續事宜,為文創單位及企業尋找市場、創造銷售渠道,透過舉辦相關市集、展會等展銷活動,鼓勵、支持本地文創品牌走出去。以本地為例,現時大三巴一帶規定僅許落客,鄰近地區聖祿杞街、瘋堂斜巷及和隆街被列為行人專用區,政府可鼓勵文化、文創社團在此區域多舉辦文化展演活動,設市集攤位,吸引遊客人流逗留,增加機會接觸本地文創產品。

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珠三角先進製造業及技術研發能力,深化與港澳合作,形成國際化灣區經濟新形態。身兼政協第十三屆東莞市委員會委員的周中余提到東莞的製造業實力:“全球玩具30%出自東莞,80%的知名家具品牌在東莞扎堆,全市製造業稅收占四成。”技術、人才、設備、制度,產業結構完整成熟,他認為澳門文創產業發展要搭上這班“快車”,可組織文創工作者前往考察交流,或進一步入駐實習,了解需求,開拓視野,提升本澳工業設計能力。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9 + ninet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