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雜誌—做有價值的事情

訪、圖:藝文雜誌社長兼總編輯劉阿平

《藝文雜誌》於20168月創刊,為雙月刊,每期發行量5000本,內容涵蓋澳門與各地文化、文學、藝術、歷史等。綜觀海內外,新媒體當道,在紙媒生存愈發艱難的情況下,《藝文雜誌》毅然創刊,實屬逆市之行。談到創刊初衷,社長劉阿平憶述道,自己童年生活在大山裏,在大山裏成 長,上學時除了課本,課外讀物非常少。學校圖書館實際也衹是一個大木箱,每每與農家的小夥伴們忙完農活,便在煤油燈下一起看書,這段經歷讓阿平期盼自己能越過綿延的大山,以人文關懷為山裏的孩子打開一扇希望之門,這,是我多年的夢想,也是我的初心。

十年前,阿平轉輾來到澳門,開始從事教師和報社的工作,從記者到編輯,慢慢積累紙媒經驗及人脈資源。放棄了穩定的工作,以有限資源創辦雜誌在外人看來是挺冒險的,但是我覺得是值得的。在澳門這座温情的小城裏,有許多默默奉獻的社會賢達,他們對社會的使命感及人生追求的態度影響了我,鼓勵我在浮躁的環境風氣裏,靜心做有益、有價值的事。為做好雜誌品質內涵,阿平走訪了北京、上海、杭州、香港多地,親自拜訪各範疇的藝術大師、藝文評論家等,進行交流、邀稿。曾經利用在北京參加歷時一週的進修班的時間,白天上課,晚上抓緊時間約見在地學者討論稿件至深夜,之後回酒店寫課後感言至凌晨五點,八點半又開始新一天的進修課程……”經歷艱辛與努力堅持了下來,至今已第三期亦已刊行。《藝文雜誌》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肯定及支持,第一期便邀得近三十位大師級作者來稿,令雜誌內容達到接近學術的高度。

201443039

雜誌除接受訂閱外,第一期刊行時,阿平與同事們還背着雜誌,親自送往澳門各中學、圖書館及少年感化院,得到很好的迴響,部份中學相繼訂購雜誌。給阿平帶來很大的鼓勵與安慰。澳門學生有不少高中畢業後,隨即前往國外求學,對澳門本地的文化內涵沒有機會深入認識。阿平說道,四百多年的開埠歷史,造就澳門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多個第一次,澳門並不是外地人所說的文化沙漠;我們的學生是未來棟樑,若對自身的故土不了解,便會失去歸屬感。」因而以雜誌為平台,發掘澳門內涵,一篇文章有如開啟一扇窗,有若一次學者饋贈的人文關懷之旅,讓學生在基礎教育過程中,透過閱讀,潛移默化地關注、了解這座小城的温度。

提及雜誌的宣傳及發行渠道,阿平表示《藝文雜誌》作為一本綜合文學、藝術類雜誌,立足澳門,放眼全球華文圈。惜本地缺少強有力的宣傳平台,引導大眾更多關注澳門藝文資訊;發行方面,本地主要透過澳門各書店銷售,而海外則積極參與書展打開知名度,開拓市場;至於龐大的內地市場,阿平認為澳門的紙媒刊物進內地發行,還存在一定的限制,期望澳門政府能開通渠道,讓本地的書刊能經過雙方審批後進入內地市場。雜誌剛剛起步,我們雖然有很多想法,但依然想以內容為重,把事兒做好了,再來考慮其他更進一步的事情。

1255653644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one × fo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