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談經營籲新增排練場地

訪、圖:大老鼠兒童戲劇團團長陳馨旋

大老鼠兒童戲劇團,由一群熱愛戲劇表演的澳門青年,於2012年7月成立,主要以舉辦演出、培訓課程、工作坊等活動,培育兒童及青少年的藝術素質,推廣戲劇教育及藝術普及。團長陳馨旋(Pinky),擁有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攻讀導演專業學位,現時擔任劇團之導演及演員,負責表演範疇;成員之一徐靈芝(Mabina),原職為教師,辭職後去香港進修戲劇教育課程,現擔任劇團之兒童戲劇工作坊課程編排。

“原本我們只是在社區、公園進行表演、義演,次數多了,有家長詢問是否有課程讓小朋友參與,我們才萌發設立定期戲劇課程,進而成立社團,開始作藝術普及推廣工作。”陳馨旋介紹,現時劇團的親子課程,參考國外推行以久的戲劇教育內容,以不同繪本作主題,透過遊戲、角色扮演、集體創作等環節,引導小朋友去感受、表達情緒、運用肢體、分享成果等等,對象由8個月至12歲不等,均能參與。與一般入校園的戲劇教育課程不同,除了藝術教育,參加親子課程的小朋友會有表演的機會,作為成果總結。
miceac

提到劇團營運問題,陳馨旋提到香港及內地劇團的做法。在香港,劇團一般會成立公司,部份會申請政府資助,而扶持力度可高逹7成;而另一些劇團基於香港成熟的商業發展模式,可以與企業合作,如與香港MTR合作,以話劇形式入校巡演,推廣地鐵扶手等安全議題,接商業項目,自力更生。而內地,兒童劇團商業化程度高,票價訂中上價位,有足夠觀眾群體消費,同時與童裝、玩具、奶粉等品牌合作,可利用廣告收益。而在澳門受限於觀眾群少、劇團商業化不夠成熟等因素,無法單靠表演門票及承接項目維持收支平衡。

“我們會向政府申請項目資助及年度計劃資助,但遇到一個問題。”舉辦戲劇工作坊推廣戲劇教育,是普及藝術文化、營造社區藝術氛圍的有效措施,但在申請活動資助時,往往因工作坊的接觸面不及舞台表演等活動廣、見效快,而不獲資助;陳馨旋說,“藝術文化推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亦不是單靠一場表演,一個比賽可以判斷成果,是需要投入時間、精力慢慢培養的。

“缺乏場地排練,也是我們及許多本地表演團體頭疼的問題。”在寸土寸金的澳門,場地空間一直是老生常談的難處。商業場地不僅租金高昂,且一般以演唱會配置為主,不符合劇團表演要求;岗頂劇院只在藝術節開放,玻璃屋需要提前2個月申請,每次只能使用2個星期,而劇團排練一個劇目動輒需要一個月。戲劇藝術發展面臨場地缺乏問題,迫在眉睫,連最基本的排練場地也沒有的話,再談其他方面扶持亦是本末倒置。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ree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