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產業年鑒2014》反映澳門文產問題

訪:澳門城市大學澳門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李嘉曾

《中國文化產業年鑒》是國內首部綜合性、權威性、資料性,全面周詳地記錄全國各地文化產業年度發展狀況的工具書,包括相關政策法規、理論研究、統計數據、典型案例、投融資等方面由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袁軍、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陳少峰、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等29名知名權威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其中李嘉曾是該委員會內首位且目前唯一的澳門學者全書具“存史”、“鏡鑒”價值。

《地方概況》2012年開始將港澳台文發展資料納入內地各省市部份2013年年鑒的澳門篇邀請澳門城市大學教授李嘉曾和副教授王忠主筆,介紹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歷史回顧、發展情況和品牌建設。李嘉曾認為其意義重大,這是澳門第一次借由《中國文化產業年鑒》這一權威渠道,將文創發展情況全面、系統、準確地對外發表出來,有助澳門擴大自身影響力。而在撰寫過程中,透過對比內地各省市資料,也提出澳門文產發展幾個問題:

1. 文化產業類別不規範
中國內地將演藝業、娛樂業、動漫業、遊戲業、文化旅遊業、藝術品業、工藝美術業、文化會展業、創意設計業、網路文化業、數字文化服務業作為文化產業11個行業重點扶持發展,而澳門政府則以視覺藝術、設計、電影錄像、音樂、表演藝術、時裝、出版、動漫8大部份為文化產業分類,與現時社會上認識不統一,導致政府與民間操作上有出入,令產業發展資料模糊不清,同時現時的分類亦無法與國內外接軌。

2. 缺乏文化產業基礎數據
正因為對文化產業的內涵外沿定義不規範,同時缺乏一個專職負責文化產業範疇的部門,現時政府雖然成立了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文化產業委員會、文化產業基金等部門,但部門之間各司其職,少了一個統籌角色的權威部門,因此一些基礎性工作,如文化產業規模、產值、從業人員、企業數量等數據的調查統計不能系統進行,甚至缺失。

3. 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水平需提高
近年澳門政府大力提倡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一系列法規、政策建設,但社會反映出的發展情況並不明顯,甚至可以說整個文化產業只在較低層次地“折騰”,藝墟市集、文創店鋪等也只算是產品買賣,而文創園區,舊廠改造,澳門文創還
發展這一階段,但放眼國際社會,這種文創形態也已過了潮流,澳門整體文創發展缺乏超前意識。

李嘉曾建議,應建立文化產業權威部門,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本地文化產業分類進行規範,儘快着手收集、整理行業資料,全面建立文產發展大數據庫,有了基礎數據,相關研究能更準確,制定扶持政策亦能更科學切實,真正落地。現時各地文創亦在不斷摸索最適宜當地的發展模式,在澳門微型經濟的局限下,更需從自身歷史文化資源出發,透彻研究市場走向,開發本土特色的文化產業。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four + 1 =